到2021年,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将进入“提质”时期。
自5年前开始,国家多次出台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,为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将“建筑垃圾”与“生活垃圾”分开,并将“建筑垃圾”作为一个大的类别分别加以管理,是新固废法的重要内容。经统计,拆除老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单位面积产量系数为906.7-1335.5千克/平方米,其中前瞻研究院取保守值1.0吨/平方米。
业界估计,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达二十亿吨以上,而且每年的年增长率可能会维持在10%以上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新规划,到2020年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,建筑垃圾预计将超过30亿吨。随着每年新建建筑的不断增加,一些城市有望在30至40年内集中进入建筑垃圾爆炸期。
在中长期规划中,要把建筑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市场化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。就资源利用而言,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还不到10%,远低于欧美国家90%的比例和日韩95%的比例。按照循环发展领导行动计划,到2020年,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3%。预计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60%,其它城市将达到30%。
基于这一背景,为了实现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,2019-2020年全国各地将建设或计划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。可想而知,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东风已经到来,在各省市资源化指标的压力下,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期。今后将有多家建筑垃圾利用企业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特许经营投标。
按行业中普遍使用的每吨35元计算,从2019年到现在,每年释放的市场空间已突破千亿元。由于新固废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化,将打通整个经济链条,相关环保行业和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。以2020年我国新增建筑垃圾50亿吨估算,这些建筑垃圾若能转化为生态建材,可创造价值1000亿元。
对建筑垃圾来说,就地拆解还填,提高回收利用率是其主要处理方法。建筑垃圾是否能“变废为宝”,关键在于如何将建筑垃圾这个“烫手的山芋”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和产品。与网络硬性产品和大宗商品相比,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属于定制化产品,在后端市场需求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。
不管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技术,还是建筑垃圾分类及再生集料处理技术等都需要大量投资。过去一段时间,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基本上处于无序管理状态,大部分城市的建筑垃圾仅有10%运到指定的消纳场所。该填埋场实为一座建筑垃圾调蓄场,其主要功能是将可回收的建筑垃圾暂时储存起来,以便修建新公路时进行回收利用。当前,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固定投资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,仅有部分地区对相关企业固定投资实行财政补贴。